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,急性肝炎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5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,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。与其他传染病一样,急性肝炎有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特征。
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
患者多数起病缓慢,体征不,分病人浅表淋巴结肿大、尿色加深、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疸。病程进入黄疸期时消化道症状加重,黄疸日益加深,皮肤瘙痒,大便呈淡灰白色,尿如红茶色。黄疸期病程约2-6周,起病后1-1.5月时大多病人症状逐渐消退,精神和食欲好转,肝脾逐渐回缩,肝功能逐渐正常。较少数病人黄疸可持续3-5个月后才消退。
急性肝炎黄疸不退的原因
有些急性肝炎患者黄疸不退,其主要原因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类。
(1)肝外因素:常见的是肝外胆管梗阻,如胆囊炎、胆管炎、胆管结石、胆管癌、胰头癌和肝胰壶腹癌等。表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、皮肤瘙痒、大便发白呈陶土色、血胆红素增高,尤其直接胆红素增高,血清碱性磷酸酶(ALP)和7一谷氨酰转肽酶(7.GT)升高,尿胆红素强阳性,尿胆原及尿胆素减少或消失。B超检查可见肝内、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等。
肝外原因引起的黄疸还有溶血性黄疸,临床表现主要有贫血、血红蛋白下降、网状红增多,血胆红素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升高,尿胆红素阴性,而尿胆原及尿胆素为强阳性。
(2)肝内因素:有以下几种可能性。
1)急性病毒性肝炎未愈转为慢性肝炎:患者除黄疸不退外,尚有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腹胀、肝区疼痛等,并伴肝功能异常,血清胆红素增高,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可增高,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,呈肝性黄疸。
2)淤胆型肝炎:黄疸可持续2个月以上,临床表现与肝外梗阻型黄疸相似,但B超检查未见肝内、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。
3)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:黄疸较轻,但持久不退。血胆红素轻度增高,以间接胆红素为主,一般为34.2~68.4微摩尔/升,其他各项肝功能均正常,肝活检提示肝炎病变已恢复。主要是因为肝炎后肝脏对间接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受损,使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。
因此,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出现黄疸不退,应检查分析,找出病因,以便对症治疗。